0521.jpg  

01.舞台上的密室:
警察很腦殘,兇手很腦殘。搞得好像只有「偵探」有腦子一樣。
現場目擊者在黑暗之中都聽到有怪聲,凶器把手又被改造過,警方居然沒想過調查命案現場的機械設備?另,兇手都有那個頭腦去改造兇器之一了,怎麼就不戴個手套呢?就算綿布手套不好做精細一點的工作,全台藥房都有橡膠手套可以買啊!

02.Taking Action:
破綻有(一)手拿重物跟假裝拿重物時的肌肉狀態是不同的;(二)貴重物品中有手機,皮包,隨身聽,翻譯機等,裝進袋子絕對是有楞有角,而汽球卻是圓的;(三)同上,雜七雜八的東西放入包裡,走動時必然發現聲響;(四)單手想把東西藏進同隻手的護腕裡,其實很有難度的。

☆很巧妙的,前兩篇的「聲音」都算關鍵,卻沒人注重?

03.高中時代:
我就想到東野圭吾的惡意。

04.我邂逅了那個少女:
呃?其實現在服裝都挺中性款的。嗯,結局出人意表,但其實深入思考可以看穿。然而,我只注意到一堆食物忽略了細節。 

05.食屍鬼:
不管是人物的命名或建築物的形容,場景的描述我都以為是日式風,結果出來一個倉頡輸入法?整個故事的編排如同早期的金田一,驕傲而沒用的警察,沉著冷靜的偵探跟有些衝動的助手。基本上,把屍體放置在案發現場本身就是不合理的,正常情況下應該送去給法醫驗屍吧!或許是因為把屍體移開這個案子就不需要偵探的關係?

06.墮天使:
十分刻意的偵探故事。收到求救簡訊後第一時間不是找警察而是找推理作家?如果要找一個人,通常是第一時間打手機嗎?手機不是隨身物品嗎?反而一個個房間找?時空有些錯覺,然而醫學卻意外發達,連幾天後死都知道了?學生時期的醫病(或師徒)關係,畢業也沒什麼聯絡,居然到「獻身」的地步,這犯案動機牽強的厲害。

07.藝術在命案之前:
兇手是誰很明顯,破案過程有點急,最後偵探問兇手的問題搞不懂?兇手的作品沒被破壞難道不因為想破壞的人已經被兇手殺死了嗎?跟作品被人理解有關係?

08.聞臭師:
可愛溫馨的故事,雖然搞不懂和推理有什麼關係。

09.對不死者復仇:
與其說是推理故事,不如說是科幻故事。而且為什麼不死藥會只有兩顆?製藥時不是都會留下配方的比例、數據嗎?用同樣的數據不就可以大量生產不死藥嗎?總覺得是個不合常理的故事。

10.薦逐客書:
應該是真兇殺人後,嫁禍另一名被害者偽裝成畏罪自殺的樣子。但日期及地點有些奇怪,因為提到了今日早上發生的命案,通常一個凶案現場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就撤除,至少也要封鎖幾天等到鑑視完畢吧!怎麼可能上午殺一個,晚間又再同一地點殺另一個?而且作案手法也描寫的不清楚,第一個死者是被殺的,那麼身上有痕跡也可以解釋。但第二個畏罪自殺的兇手才是重點,他的死法會影響警方的辦案方向,凡他身上有藥性或半點被攻擊的痕跡,那畏罪自殺根本就不能成立啊!偏偏重要死者反而被作者簡略過去了。

11.兩分錢幣:
如果偵探拿到了工具,才破解出謎底,那還算偵探解的謎嗎?雖然這點值得商議。但我喜歡故事中關於傳承的舉動,傳承的不是一份工作,而是一份來自家人的愛。

12.發條紙鳶:
李組長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並不單純。這篇故事與其說是推理,我反而覺得比較著重在「人性」之上,目擊者與媽媽的相處、李組長與兒子的相處,兇手的殺人動機與死者與家人的相處也有關。至於殺人手法我覺得是否能順利還得看天意。
喔!我有罪,居然覺得兇手幹得好。

13.都是他們惹的禍:
文字上有陷阱,因為用了「你」,小諠。小諠誤會「你」、「我」(委託者)的關係,所以容易把收件人當成男的,小諠是女朋友,委託人也是女的(才會被小諠誤會),然而關係卻是收件人是女的,小諠是女的,「我」是男的,如果是寫給好友的信,為什麼要故意寫錯有性別的用語?這是一個疑點。
最後,社長和委託人有一腿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隱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